中心概况
中心概况

厦门分中心

HIST厦门分中心简介

HIST厦门分中心依托厦门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信息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等优势学科和科研平台,立足于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一厦门,并辐射中国东南部以及东南亚等海丝沿线国家探索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教育宣传、能力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服务社会、经济、文化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HIST厦门分中心的重点任务包括:围绕综合型大学多学科优势,综合利用 GIS、遥感、BIM、时空大数据、VR、元宇宙等前沿空间信息技术,开展遗产地三维重建与数据库建设、遗产地感知与可持续发展、遗产地环境遥感与空间考古、遗产地科普与保护宣传教育等。

HIST厦门分中心将与 HIST 总部进行密切配合,结合厦门大学综合办学优势和硕士博士点建设需求,在“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考古学”、“智能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人类学”、“历史文化与遗产保护”“海洋史”等领域联合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定向开展“空间考古”海洋遥感”、“三维重建”、“遗产数字化记录”等领域的研究。同时,结合厦门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平台,依托HIST总部与UNESCO世界遗产委员会三大咨询机构建立的合作伙伴关系,开展一带一路沿线的文化遗产空间信息技术支持服务。现阶段,将借助 HIST 总部科研力量和数据服务平台资源,重点建设“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武夷山”生态保护、“南岛语族迁徙”、“一带一路”海丝等案例,参与 HIST 数据库建设及相关项目合作。

 

定位与目标

HIST 厦门分中心立足于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一一厦门,辐射中国东南部以及东南亚等海丝治线国家,以空间信息技术(特别是遥感技术、激光点云技术、HBIM 技术、室内外定位技术、三维建模技术、数字李生技术、元宇宙技术等为支撑,探索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教育宣传、能力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空间信息技术推进厦门及周边文化传播,以厦门及周边文化研究反哺空间信息技术更新”。HIST 厦门分中心的成立,将有助干进一步汇聚空间技术、世界遗产领域的优势力量,提升厦门及周边地区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加快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HIST 厦门分中心将紧密结合 HIST 总部和世界遗产领域的战略需求,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其他地区提供一个坚实而广阔的合作空间,为教科文组织、为世界遗产保护做出独特贡献。

图4-2 HIST厦门分中心的发展定位

重点方向

HIST 厦门分中心的重点任务:围绕综合型大学多学科优势,开展遗产地三维重建与数据库建设、遗产地感知与可持续发展、遗产地环境遥感与空间考古、遗产地科普与保护宣传教育等。

一、遗产地三维重建与数据库建设

重点探索基于激光雷达的文化遗产数字化数据采集处理技术、基于史学的遗产价值阐释虚拟增强现实技术、面向精细化治理的遗产 GIS-HBIM 信息一体化管理技术。

重点方向一:遗产地三维重建与数据库建设

二、遗产地感知与可持续发展

面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探索遗产地的社区和城区可持续发展,重点探索遗产型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基于时空大数据的遗产地居民生活品质提升方法、基于行为分析的旅游者遗产价值感知技术。

重点方向二:遗产地人群监测与遗产感知

三、遗产地环境遥感与空间考古

重点依托“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厦门大学“卫星地面接收站”和厦门大学“嘉庚号”科考船等资源和平台,探索遥感对地观测技术、海洋探测技术,结合历史学和古人类DNA方法,开展“一带一路”区域的环境感知、文明溯源,并结合厦门大学考古学的传统优势,开展空间考古学的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

重点方向三:遗产地环境遥感与空间考古

四、遗产地科普与保护宣传教育

根据总部安排和需求、结合厦门分中心科研优势、定期开展遗产科普、遗产进堂、遗产类学术研讨会等。增强全民对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全民素质;开展以弘扬自然与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环境宣传教育活动,推进全民自然与文化遗产宣传教育行动,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支持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加强上下联动和部门互动,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自然与文化遗产教育培训机制,形成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宣教体系。

Copyright © 2025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 京ICP备05002788号-3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