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主任 郭华东 >
初心如磐,笃行致远,HIST已走到了第14个年头,世界遗产作为见证地球演化和人类文明的不可再生资源,记录了人类文明发展历程和地球典型现象,昭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律。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世界遗产自然与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物化特征,因此利用可揭示地物几何特征、波普特性的多平台、多波段、多模式遥感技术识别遗产特征具有明显的物理基础,10年的科研实践表明,遥感技术在世界遗产探测和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和极大的发展潜力。从学科发展角度看,利用空间信息技术研究世界遗产正在成为一个新的跨学科、跨领域的方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高新技术和人文科学相互交叉、渗透、融合的必然趋势。
中国拥有灿烂文明和博大地域,遗产丰富,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数目居世界第二位,且空间技术发展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可为世界遗产保护做出独特贡献。
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政府正式签署建立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HIST)的协议,中心于当年7月在北京正式成立,依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原“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建设。
HIST自2011年成立以来,先后开展了柬埔寨吴哥世界遗产环境遥感、所罗门群岛东伦内尔濒危世界遗产遥感监测、全球变化对世界遗产影响空间精细观测与认知、中意文化遗产智能管理试点等项目;开办了多期世界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空间技术培训班,为亚洲、非洲20余个发展中国家的近300余名世界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管理者提供了技术培训;举办了“第四届国际遥感考古大会”、“UNESCO名录遗产与可持续发展黄山对话会”等国际研讨会,增进了利用空间技术开展世界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和世界地质公园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2016年底,教科文组织对HIST第一期的业绩进行了一次全面评估,认为HIST在过去六年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评估报告已于2017年10月通过教科文组织执行局审议。执行局授权总干事与中国政府代表签署运行HIST第二期六年(2018-2023)的协议。
HIST的组建为利用空间技术进行世界遗产研究提供了一个权威的国际交流平台,其宗旨是在教科文组织发展理念和工作计划指导下,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相关国家和地区研究机构、大学、世界遗产地开展广泛合作,充分发挥其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在空间技术领域的软硬件优势,开展自然与文化遗产、生物圈保护区和地质公园等领域的研究和培训工作。将HIST设立在中国,不仅体现了教科文组织的远见,也为我国遥感科技界参与世界遗产领域的工作创造了机遇。通过教科文组织这一国际平台,HIST发展十年,已渐入佳境;展望未来,我们将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深化国际合作,汇聚空间技术与世界遗产领域的优势力量,紧密结合世界遗产领域的战略需求,提升科学决策、社会服务、科技发展的支撑能力,引领并推动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其他地区提供更加坚实而广阔的合作空间,为世界遗产可持续保护与利用发挥空间技术应用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Copyright © 2025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 京ICP备05002788号-3